《湘江北去》觀后感
本不喜歡看歷史片,但是《湘江北去》卻依然以其所獨特的韻味深深的吸引了我,不管是演員還是電影的內容本身都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湘江北去》,這一熟悉的詩句,令我不禁浮現到一位雄才大略,充滿理想的熱血青年,在湘江之上遙望遠方,一字一字感概萬分的鳴頌這這句詩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
影片《湘江北去》主要講述了青年毛澤東從新文化運動后的1918年到1921年建黨期間,從長沙與北京間輾轉,求學,思變的成長經歷。毛澤東以后的妻子楊開慧之父是毛澤東的老師,他有3個得意的門生蔡和森、蕭子升和毛澤東,他推薦他們在新文化運動的思潮中赴北大求真知。毛澤東到北大認識了李大釗,陳獨秀,胡適等中國思變的先驅者,毛澤東同志心懷國家與名族存亡,在北大他的思想進一步的得到了升華。一次大戰(zhàn)結束后,中國舉國歡騰,但是看得深遠的毛澤東看到了國家并沒有迎來真正的和平與希望。當時中國內外交困,內部軍閥割據,外部列強強權,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喪權辱國的21條簽訂后,山東半島歸日本統(tǒng)治。但是人民對于長期的封建統(tǒng)治變的麻木不堪,他們得過且過,并不思進取。當時以北大為首的積極向上,思變的愛國青年按捺不住,他們抵制日貨,上街游行,反對軍閥政府的殘酷統(tǒng)治。在1919年54運動爆發(fā)了,看著片中當時的國人努力抗爭,思變猛進,我感到無比的震撼,54運動由學生發(fā)起,由工人擴大,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在這之后馬克思主義也開始在中國傳播,發(fā)展。青年毛澤東開始研究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并堅信中國可以效仿俄國10月革命的成功經驗,用共產主義來救中國。影片最后毛澤東踏上輪船赴上海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踏上了救國之路。這是一條江和一個國家青春的記憶。一群將改變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視為己任的熱血青年,一部關于對理想、信仰的追求與迷茫的青春勵志片,一位被億萬人民神化了的偉人終于走下了神壇。就像我們身邊的親人和師長,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愛恨情仇,一切都是那么真實。一幅20世紀一二十年代的生活畫面完整地展現在今人的面前。
看完影片后,與同學們交流,很多人都說看到毛澤東母親去世之時,她未能親眼看到自己的石三伢子回來那段場景時眼眶都濕潤了。后來開天辟地的一代偉人一生中的另一個親人離世,身為人子,卻未能見到母親最后一面,不論對誰而言,都將是終身的遺憾。他不是不想,而是有太多的事牽掛著他,為的是中華大地上千千萬萬像她母親這樣的受壓迫的勞苦大眾為的是祖國母親。
影片從頭至尾都貫穿著憂傷的音樂,但也不乏喜劇性的場景。比如青年毛澤東和同窗們一起跳健身操,青年毛澤東教胡適在北大圖書館跳那段滑稽的健身操的情節(jié)。蕭子升從法國留學回來,和毛澤東等一干人等見面后的喜悅之情那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至少在我看來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于是,蕭子升跳起了那段健身操,隨后毛澤東也開始和他一起跳,后來所有人都跳了起來,故友久別重逢的興奮的喜悅溢于言表。
有關毛澤東的一生的愛情,想來莫過于和楊開慧的初戀最刻骨銘心了。電影中的楊開慧單純,直白,對愛情忠貞不渝。充滿革命理想的毛澤東應該不僅僅是因為她的美貌和單純而喜歡她,我想更多的應該是兩人志同道合的革命理想,琴瑟和鳴,詩書傳情的人生共鳴。
青年毛澤東革命思想的成熟離不開楊昌濟還有李大釗等人的關懷。尤其是楊昌濟。我覺得可以毫不夸張的說,要不是楊昌濟培養(yǎng)了一個如此出類拔萃的人中龍鳳,,中國的革命道路豈不會因為缺少了毛澤東而曲折很多?影片中,楊昌濟說:“一個人要有自己信仰的主義,樹立一種貫穿自己一生的思想。”“信仰的主義”,看在眼里,聽在心里,當時就給了我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
其實,我們不必把他們神化,他們也是一群普通人,一樣會痛哭會歡笑、會迷茫會不安,會對前途充滿忐忑,會對未來感到彷徨。但是他們也是一群不一樣的普通人,他們胸懷大眾,他們關懷民生,他們不死求己,猛進堅韌。他們不斷追尋救國救民之道,在不斷學習、思索的過程中,毛澤東、何叔衡、蔡和森、蕭子升等人慢慢的聚集在一起,也吸引了楊昌濟、李大釗、陳獨秀、胡適這樣的先驅者,在他們人生道路上不斷撥開迷霧,引領向前。而且毛澤東比他們走的更遠、更堅決。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完成了救國救民的大業(yè),帶引泱泱華夏,開啟一個新的時代,這不是更讓人覺得偉大,覺得值得膜拜。
影片從頭至尾都充滿了抒情憂傷的音樂,略帶心酸苦澀,代表了當時的人民生活在悲傷和痛苦之中,但最后的音樂猶如是奮發(fā)的前奏一般,顯示著人們的希望與崛起。毛澤東與他的革命摯友胸懷天下,血氣方剛,上下求索,縱然面對殘酷黑暗的時局,仍努力思索尋找著救國的方法,探尋中國革命的道路。他們對真理和信仰的不懈和執(zhí)著無不感動、震撼著我們,這些精神現在仍是當代青年需要努力學習的。是的,他們在戰(zhàn)斗著。他們擁有最堅強的意志,懷揣最偉大的夢想,帶著最科學的理論,他們怎么會,怎么可能不成功呢?一片湘江,浩浩湯湯,站在這樣雄壯的景色面前,誰能無所動容,那些立在岸頭,揮毫天下的詩人們,用鮮血和精神書寫了這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長詩“問蒼茫大地,誰主沉?。俊边@般豪情,這般自負,這群睥睨天下的文生,硬生生的打出了一條紅色湘江路。
看完此片,我想對于大多數像我這樣迷惘中的大學生都是一個很好的引導作用。因此這部片子,讓我看到就斷是令萬眾敬仰的,偉大的革命導師毛主席,他一路走來也并非是一帆風順的。當時的他既不是一條小魚,也不能算是一只雄鷹,就是一個硬著頭皮去闖的熱血青年。這與我們當代大學生很相似,心中有偉大的理想與抱負,卻苦于不知如何去實現,去施展,只能在無數次的爭辯與挫折失敗中不斷摸索著。如同和他圈子里的人一樣,他在社會上仍無立足之地,是個持不同政見者,思想里充滿了矛盾。因此我們也更應該正確的面對挫折與失敗,因為前人的經驗告訴我們,這些并不是我們通往正確道路上的絆腳石,而是指引我們通向正確道路的指向標。